网站首页 教学论文 教案中心 试题中心 课堂实录 人教说课 教学课件 课文原文 练习答案 写作范文 网站地图  
 
 
   
  您当前位置:人教小语资源网 >> 教案中心 >> 一年级 >> 浏览文章 
搜索:
《在家里》听课评课

《在家里》听课评课

作者:佚名 来源:不详 点击数: 添加日期:2009年02月13日  字体:

  

教学过程:

一.        揭题

1.老师相信小朋友在家里都过着幸福的日子,(板书:在家里)都有一个温馨的家。

2.学生展示自己画下来的“家”的作品。

过渡语: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去小红家做客。

(出示挂图)

二.        识字教学

1.师:这是小红家的哪里?看看客厅里都有些什么?它们呀,都有自己好听的名字,小

朋友先自己看看、叫一叫吧。

2.指名说,教师随机在图片边贴上词卡:

shu jia   dian shi    cha ji   bao zhi

书 架   电  视    茶几   报 纸

gua zhong   tai deng   sha fa     dian hua

挂   钟     台 灯     沙 发    电 话

▲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。

▲指名读—同桌对读—再指名读—齐读—再自由读

3、出示去掉拼音的词语:

沙发    报纸    台灯    电视   茶几    书架    挂钟    电话

▲学生自由读

▲指名读—小组读—女生读—男生读—齐读

4.选一个词语说句话。

三.        写字教学

1.我们已经写过6个字。(板书)

2.今天来学习写2个字。(出示写在田字格种的:“上”、“下”)

3.认识新笔画:点
(人教小语资源网 www.pepxiaoyu.cn友情提醒:查找本课更多资料,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:在家里)
此文转载

4.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。

5.学生在本子上练写。

四.        课外延伸

师:回家看看自己家中的摆设,还有什么东西,叫爸爸妈妈帮你做成字卡,争当识字大王。

[评点]:

所有的文字都来自生活,并且回归到生活,那么我们的教学呢?它自然不能违背规律性的法则。在这一课的教学中,朱老师就充分利用这一点,收获了很多精彩。

一、创生活情境,激学习兴趣。

所有的教学设计都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,本着这样的理念,朱老师在课的一开始,就出示了一个有着美丽陈设、生活用品的家庭画面,创设了情境,贴近了学生生活,使学生学习积极性骤然高涨。然后老师把配有拼音的词语卡片贴在图片旁边,使抽象的生字与具体的形象结合起来,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,又初步地使学生认识了生字所代表的事物形象。借助实物认识生字,学生感兴趣,也容易记住,学得自然轻松。

二.强化口语训练,学以致用。

所有字词都是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字词。识字必须多读,也必须多说,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高频率接触生字,既巩固了生字词,又很好地进行口语训练,对积累语言发展语言大有裨益。让学生任选一个物品说一句完整的话,既尊重了学生,又体现了在生活中学生字,在生活中用生字的思想。“学以致用”是一切学科的最终目的,认识了生字就要会用,运用生字进行说话,正好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。

谈一点自己不成熟的想法:

1.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再予以雕琢。我们面对的是一年级的孩子,所以教师的语言应该更富有童趣,各环节之间的过渡语言衔接应该更自然些,不能有突兀的感觉。

2.虽然教师在“读”上花费了很多时间,形式也很多,自由读、指名读、男女生读等等,看似热闹,但是实际的效果却并不好。喜欢做游戏是孩子的天性,建议教师根据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这一心理特点,用做游戏的形式,让生字反复出现。比如这一节课中,“电”、“视”、“台”、“灯”、“报”、“纸”、“沙”、“发”这8个字是要学生能认读的生字,教师可以将这8个字脱离词语单独出现,设计“挂灯笼”|、“生字大转盘”等游戏,让生字富有灵性地出现在学生的面前,促使他们在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种尽情的娱乐,全身心的投入,不会产生一读再读的厌烦感,从而达到巩固识字的效果。另外,认识“三点水”、“火字旁”、“提手旁”也是这节课的教学目标,教师在识字过程中应该将这环节穿插进去。

3.教师的评价方式应该更多样形。课堂中对一些表现比较好的学生就只是采取送掌声和送苹果的方式,显得单一。建议朱老师在评价方面要多花点心思,尤其要注重语言上的激励。

 (人教小语资源网 www.pepxiaoyu.cn友情提醒:查找本课更多资料,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:在家里)
此文转载
http://www.szeblog.cn/user1/7517/archives/2006/21296.html

 


 


本页地址:http://linshi.123ttt.com/html/yinianji_486_15657.html

分享按钮

 

Copyright©2008PepXiaoYu.Cn人教小语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. 皖ICP备11015604号-4
皖公网安备 34162302001377号 人教小语资源网所有资源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,请联系管理员删除。
联系邮箱:pepxiaoyu@163.com